【暑期“三下乡”】“倾听党史故事、追溯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00后青年志愿者对话81岁老党员

作者: 时间:2021-07-18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了传承红色精神,永葆党员本色,激发大学生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7月18日上午,山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丽乡村”思政服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对聊城市阳谷县刘铺村的81岁老党员王清思进行了访谈,主题为“倾听党史故事、追溯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在志愿者与老人的谈话中得知,老人出生于1940年,13岁辍学参加人民合作社互助小组。1956年,在老人16岁那年,他去往河北当工人,在河北带领50个人搞建筑。1957年在工厂里入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团员。1958年老人参军入伍,在新兵连中老人不怕苦、不怕累,对待工作十分积极,因表现优异老人只在新兵连待了三个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连队里最年轻的红号手。老人说:“我去到新兵连,但我不把自己当作一个新兵,我要向他们老兵、向他们党员看齐。”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1B546

图为志愿者帮老党员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志愿者询问老人在当兵的七年之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这位耄耋老人,回忆着自己从军参军时的种种经历,给志愿者讲述自己参加抗洪救灾,救火的事迹。他叙述了在困难时期,战士们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保家卫国的先进事迹,用亲身经历解释了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老人说:“当兵这七年的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很想再见见军营里的哥几个。”看着老人逐渐湿润的眼眶,在场的青年志愿者们,都不禁动容。谈到自己的入党经历,老人十分自豪,给我们拿出了自己“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看着老人的纪念勋章,志愿者们肃然起敬。这枚纪念章不仅代表了老人的党龄之久,也代表着他为国家、为社会的付出,代表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1C253

图为志愿者做访谈记录

在当了7年兵之后,回到家乡老人致力于投身乡村发展建设,干起了第一书记,工作的40年间见证了刘铺村的发展历程,刘铺村从最初的全县最困难、最落后的村庄到现在的先进村。老人回忆自己在职期间,刚刚接手书记的时候,是刘铺村最难的时期,40年间里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志愿者想知道现在的刘铺村和当时老人做书记时刘铺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老人说自己退休以后,在党政策引领下,刘铺村实行“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积极引进先进企业---新凤祥集团,开展劳务合作社试点。新凤祥集团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刘铺村发展的面貌。现在的劳务合作社,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工作机会,使得她们在看孩子之余还能挣钱养家。

最后,当与志愿者谈论到自己的老年生活时,老人幸福的说到自己现在家里四世同堂,儿媳妇每天都会来给自己做饭。自己每天在门外乘凉,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老年生活很是惬意。

通过本次对话老党员的活动,00后青年志愿者们对老党员的经历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党的发展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倾听党史故事、追溯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这一主题访谈,是一次难得的思政课。在场的青年志愿者纷纷表示,十分荣幸能够跟着81岁老党员学党史,面对面的听老党员讲述个人经历和红色故事,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这个过程中带给志愿者们的感受和体会,是任何一节学校课堂所不能给与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所创造的新生活,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立足实际,用自己的优异成绩向英雄前辈致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5D

图为志愿者团队与老党员合照图为志愿者团队与老党员合照


                                               撰稿人:李志芳 张佳雪 马晓琛

                                         摄影者:刘伟健








 

市中校区:中国山东济南市玉函路45号    邮编:250002    |    长清校区:中国山东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