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五届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仪式在济南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社成员、学生代表受邀参会,与来自全省16地市教育部门、大中小学及高校马院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共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路径,展现女院人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青春担当。

会议由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山东)、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在致辞中强调,共同体的成立是打破学段壁垒、整合思政资源的创新实践,旨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从“分段育人”走向“一体贯通”。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侯典明指出,山东正通过实施思政课改革八大行动,着力构建课程衔接、资源共享、师资共育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思政课建设品牌。
共同体成立启动仪式,由侯典明、冯继康等领导与各地市代表共同揭牌,标志着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进入“省级统筹+地市协同”新阶段。省级共同体与16地市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同济大学教授陈大文、青岛二中教师高保卫等分别以“课程目标一体化研究”“教学教研一体化改革”为题作主旨报告,为深化“理论学习—实践转化—社会服务”闭环提供了新思路;借鉴“分学段递进式教学”理念,在面向中小学生的“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宣讲、社区“银龄关爱”理论普及等活动中,设计更贴合不同年龄段的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精准化。会上我校代表分享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青年学生理论宣讲资源共享等实践经验。
“齐鲁文化里的思政课”教学展示环节中,来自附小、初中、高校的教师围绕“诚信”主题,分学段呈现“典故启童心—典范明真意—典籍溯本源”的教学设计。这种“同主题、跨学段”的备课模式,与我院正在开发的“齐鲁女性榜样”系列微课高度契合,未来可结合李清照、郝建秀等山东女性事迹,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女性视角的思政微课堂。

会议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强化“高校引领、中小学协同、学生参与”的立体化机制。

此次参会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入全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生主体+女性特色+实践导向”优势,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服务社会中践行青春使命,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齐鲁样板”注入澎湃的女院动力!